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通用)优秀教案案例

日期:2015-11-10 09:25 阅读:
孙海莲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武清区

学校: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幼庄初级中学

1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3、能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2学情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既是有理数的加法的延续与推广,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为后面的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提供了类比的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的基础上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理数的减法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大数减小数的运算方法,但是对小数减大数的运算还不够理解,而学生的运算能力又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加强练习。

3重点难点

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运用

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及符号的改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3、能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评论(0)     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运用

评论(0)     学时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及符号的改变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有理数的减法

一、复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1)+10+(+3);(2)(-10)+(+3);(3)-3+(-7);(4) +(- )。

设计意图:简单回顾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有理数加法,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

例如: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C 至4°C,求这天的温差。

教师板书:1.3有理数的减法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归纳概括 探索新知

问题1:这天的温差就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如何列式?

教师板书:4-(-3)

问题2:如何计算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C比-3°C高多少摄氏度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个别学生发言。

教师板书:4-(-3)=7

问题3:你还知道4加那个数得7吗?集体回答。

教师板书:4+(+3)=7

    因此我们得到

      4-(-3)=4+(+3)

问题4:从上面的式子你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那个数吗?

学生集体回答

问题5:把4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试试这些数减-3的结果和这些数加+3的结果,你会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

      找4~6个组回答

      0-(-3)=0+(+3)

      -1-(-3)=-1+(+3)

     -5-(-3)=-5+(+3)          教师引导总结规律

问题6:计算:9-8 ,   9+(-8), 

  1. 15+(-7)    又有什么发现?自己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规律。

问题7:现在,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8: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教师板书:a-b=a+(-b)

问题9:a和b分别表示什么数?

       熟读法则。

       练习:(1)50-20

            (2)50-10

            (3)50-0

            (4)50-(-10)

            (5)50-(-2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四、练习巩固 运用新知

例1,计算:

    (1)(-3)-(-5)

    (2)0-7

    (3)7.2-(-4.8)

(4)( )-  

师生共同归纳:0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10:观察例1四道题都是哪种运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练习:书23页课后练习。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时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学生思考后自己解决。

五、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A组:计算:

(1)(- )-(+ );            (2)(- )-(- );

(3)3 -5 ;                  (4)1 -(-2.7);

(5)(-1)-(+1 );                (6)- -

B组:计算:

(1)(- )-(- );                      (2)(+ )-(- );     

(3)4.2-5.7;                                  (4)(- )-(- );

(5)0-(- );                                  (6) (- )-(- );

(7) - ;                   (8)(- )- 。

C组:计算:

        (1)(-8)-8;    (2)(-8)-(-8);   (3)8-(-8);    (4)8-8;

        (5)0-6;        (6)0-(-6);      (7)16-47;      (8)28-(-74);

   (9)(-3.8)-(+7);                  (10)(-5.9)-(-6.1)。

 

六、板书设计:

1.3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例1 解:(1)(-3)-(-5)=(-3)+5=2

       (2)0-7=0+(-7)=-7

       (3)7.2-(-4.8)=7.2+4.8=12

       (4)( )- =( )+(- )=

例2 解:8848-(-155)

       =8848+155

       =9003

     答:两处的高度相差9003米。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3、能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运用

    学时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及符号的改变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有理数的减法

一、复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1)+10+(+3);(2)(-10)+(+3);(3)-3+(-7);(4) +(- )。

设计意图:简单回顾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有理数加法,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

例如: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C 至4°C,求这天的温差。

教师板书:1.3有理数的减法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归纳概括 探索新知

问题1:这天的温差就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如何列式?

教师板书:4-(-3)

问题2:如何计算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C比-3°C高多少摄氏度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个别学生发言。

教师板书:4-(-3)=7

问题3:你还知道4加那个数得7吗?集体回答。

教师板书:4+(+3)=7

    因此我们得到

      4-(-3)=4+(+3)

问题4:从上面的式子你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那个数吗?

学生集体回答

问题5:把4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试试这些数减-3的结果和这些数加+3的结果,你会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

      找4~6个组回答

      0-(-3)=0+(+3)

      -1-(-3)=-1+(+3)

     -5-(-3)=-5+(+3)          教师引导总结规律

问题6:计算:9-8 ,   9+(-8), 

  1. 15+(-7)    又有什么发现?自己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规律。

问题7:现在,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8: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教师板书:a-b=a+(-b)

问题9:a和b分别表示什么数?

       熟读法则。

       练习:(1)50-20

            (2)50-10

            (3)50-0

            (4)50-(-10)

            (5)50-(-2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四、练习巩固 运用新知

例1,计算:

    (1)(-3)-(-5)

    (2)0-7

    (3)7.2-(-4.8)

(4)( )-  

师生共同归纳:0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10:观察例1四道题都是哪种运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练习:书23页课后练习。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时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学生思考后自己解决。

五、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A组:计算:

(1)(- )-(+ );            (2)(- )-(- );

(3)3 -5 ;                  (4)1 -(-2.7);

(5)(-1)-(+1 );                (6)- -

B组:计算:

(1)(- )-(- );                      (2)(+ )-(- );     

(3)4.2-5.7;                                  (4)(- )-(- );

(5)0-(- );                                  (6) (- )-(- );

(7) - ;                   (8)(- )- 。

C组:计算:

        (1)(-8)-8;    (2)(-8)-(-8);   (3)8-(-8);    (4)8-8;

        (5)0-6;        (6)0-(-6);      (7)16-47;      (8)28-(-74);

   (9)(-3.8)-(+7);                  (10)(-5.9)-(-6.1)。

 

六、板书设计:

1.3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例1 解:(1)(-3)-(-5)=(-3)+5=2

       (2)0-7=0+(-7)=-7

       (3)7.2-(-4.8)=7.2+4.8=12

       (4)( )- =( )+(- )=

例2 解:8848-(-155)

       =8848+155

       =9003

     答:两处的高度相差9003米。

Tags:有理数,加减法,通用,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