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通用)课件配套优秀教案设计

日期:2015-11-10 09:22 阅读:
杨景起  

地区: 天津市 - 天津市 - 宝坻区

学校: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牛道口初级中学

1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的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得出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

3.能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学习了正数的整数加法、分数加法、小数加法又学习了有理数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究竟怎样计算呢?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的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得出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

3.能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评论(0)     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评论(0)     学时难点

有理数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计算。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有理数的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净胜球数。本章引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对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黄队的净胜数为

1+(-1)

这里就要用到有理数加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活动2

看下面地问题

1、  一个物体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米,向左运动5米记作-5米。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在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结果是什么?

两次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米写成算式为

5+3=8             (1)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为

(-5)+(-3)=-8         (2)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起点(见教材)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运算。有理数假发有几种情况?

归结为同号俩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

 

 

 

 

 

 

 

 

 

教师请同学按教师的指令表演,并结合数轴说明两个正数的加法。

 

 

 

 

 

 

继续请同学们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这里通过净胜球数说明实际问题中要用到正负数的加法,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

(1)   原点是第一运动的起点;

(2)   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

(3)   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

活动3

1、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米。写成算式为

5+(-3)=2           (3)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起点(见教材)

2、  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使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3、  (1)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左运动5米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米。

(2)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米。

先向左运动5米,在向右运动5米,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米。

如果物体第一瞄向右(或向左)运动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_米。

教师继续请同学表演并结合数轴说明。

 

 

 

 

 

 

让学生自己探究,利用数轴可得出相应结果,依次填:

(1)   左,2;

(2)   左或右,0

(3)   左或右,0.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4)

5+(-5)=0        (5)

(-5)+5=0        (6)

写成算是就是

5+0=5              (7)

或(-5)+0=-5       

通过表演,结合数轴,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他情况做准备。

 

 

异号两数相加有三种情况,教科书介绍了其中一种情况,其他两种情况让学生探究。要充分利用数轴,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位置,以及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可确定两次运动的结果。

 

教科书通过物体在两个时间段后的运动结果,其中在一个时间段不运动,引出与0相加的境况。

活动4

你能从(1)~(7)中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总结:

有理数的加法有同号的两种情况,异号的三种情况(其中包括相加为0的特例),以及相加得0情况。计算时要根据所给两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即:考虑有理数的运算结果时,要考虑他的符号,又要考虑他的绝对值。

运算法则是从实例中引出的,这说明运算则的合理性。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它、记住他、会用他。

三、运用法则

活动5

1、例1   计算:

(1)(-3)+(-9)

(2)(-4.7)+3.9

解:(1)(-3)+(-9)=-(3+9)=-12

(2)(-4.7)+3.9=-(4.7-3.9)=-0.8

2.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  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2)+(-4)=-(4-2)=_;

蓝队共进_球,失_球,净胜球数为

____=____。

3.练习:教科书第18页联系1、2题。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与同学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再次解释有关足球比赛的规定,在这里要分别算出个球队的进球总数与失球总数,这些可以从各队得比份上得出。

 

教师再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由学生自行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再给出运算法则后,教科书通过这两个例子介绍运算法则的应用。

 

 

 

例2是回过头解决引言中求净胜球的问题。这样解决了本章中开头提出的问题,完成了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一组练习,第1题是说明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即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第2题则是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的基本题,对这些比较简单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的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得出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

3.能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学时难点

有理数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计算。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有理数的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净胜球数。本章引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对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黄队的净胜数为

1+(-1)

这里就要用到有理数加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活动2

看下面地问题

1、  一个物体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米,向左运动5米记作-5米。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在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结果是什么?

两次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米写成算式为

5+3=8             (1)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为

(-5)+(-3)=-8         (2)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起点(见教材)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运算。有理数假发有几种情况?

归结为同号俩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

 

 

 

 

 

 

 

 

 

教师请同学按教师的指令表演,并结合数轴说明两个正数的加法。

 

 

 

 

 

 

继续请同学们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这里通过净胜球数说明实际问题中要用到正负数的加法,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

(1)   原点是第一运动的起点;

(2)   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

(3)   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

活动3

1、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米。写成算式为

5+(-3)=2           (3)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起点(见教材)

2、  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使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3、  (1)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左运动5米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米。

(2)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米。

先向左运动5米,在向右运动5米,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米。

如果物体第一瞄向右(或向左)运动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_米。

教师继续请同学表演并结合数轴说明。

 

 

 

 

 

 

让学生自己探究,利用数轴可得出相应结果,依次填:

(1)   左,2;

(2)   左或右,0

(3)   左或右,0.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4)

5+(-5)=0        (5)

(-5)+5=0        (6)

写成算是就是

5+0=5              (7)

或(-5)+0=-5       

通过表演,结合数轴,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他情况做准备。

 

 

异号两数相加有三种情况,教科书介绍了其中一种情况,其他两种情况让学生探究。要充分利用数轴,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位置,以及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可确定两次运动的结果。

 

教科书通过物体在两个时间段后的运动结果,其中在一个时间段不运动,引出与0相加的境况。

活动4

你能从(1)~(7)中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总结:

有理数的加法有同号的两种情况,异号的三种情况(其中包括相加为0的特例),以及相加得0情况。计算时要根据所给两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即:考虑有理数的运算结果时,要考虑他的符号,又要考虑他的绝对值。

运算法则是从实例中引出的,这说明运算则的合理性。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它、记住他、会用他。

三、运用法则

活动5

1、例1   计算:

(1)(-3)+(-9)

(2)(-4.7)+3.9

解:(1)(-3)+(-9)=-(3+9)=-12

(2)(-4.7)+3.9=-(4.7-3.9)=-0.8

2.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  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2)+(-4)=-(4-2)=_;

蓝队共进_球,失_球,净胜球数为

____=____。

3.练习:教科书第18页联系1、2题。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与同学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再次解释有关足球比赛的规定,在这里要分别算出个球队的进球总数与失球总数,这些可以从各队得比份上得出。

 

教师再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由学生自行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再给出运算法则后,教科书通过这两个例子介绍运算法则的应用。

 

 

 

例2是回过头解决引言中求净胜球的问题。这样解决了本章中开头提出的问题,完成了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一组练习,第1题是说明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即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第2题则是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的基本题,对这些比较简单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Tags:有理数,加减法,通用,课件,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