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2 有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15-11-9 11:41 阅读:
肖灯年  

地区: 湖北省 - 仙桃市 -

学校:仙桃市第九中学

1课时

1.2 有理数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P>(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了解数由整数到分数到负数进而发展到有理数的扩充过程。</P> <P>(2)了解有理数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会判断一个有理数是正数、负数,或是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P> 2教材分析 <P>     本小节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回顾思考,主要是复习和回顾小学,以及前一节课所学习的整数、分数、0,以及正数、负数等概念,为给出有理数的概念作铺垫,同时也体会有理数概念扩充的过程及其必要性;二是有理数的意义及其分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正、负数与0的角度给有理数进行分类,之后再细化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类;也可以从整数、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的角度给有理数进行分类,之后再细化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从中让学生体会分类思想在有理数概念学习中的作用.三是有理数的判断.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判断一个有理数是否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还是0.</P> <P>     作为教师,在自编练习题时,要避免出现圆周率 (或含有 的数)给学生判断.因为含圆周率 (或含有 的数)通常是无理数,学生暂时还没有学到,不要超前出现.教学中,还要关注小数、百分数等可以化为分数的交待与说明.相信通过教师的解释与交待,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对于有理数可以用分数 ( , 都是整数, )来表示,可作简要介绍,不必作过细讲解.因为过多地介绍,可能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到困难与无措.对例题和练习题判断正数集合、负数集合等提法,可作为一个普通名词作简要介绍,不宜作过细解释.对于相应集合填入数后所用的省略号“…”,需要点到为止,不宜对集合、对省略号作过多说明.</P> 3重难点突破 <P>(1)有理数及相关概念</P> <P>突破建议:</P> <P>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正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发展过程.</P> <P>(2)有理数的分类</P> <P>突破建议:</P> <P>有理数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根据定义,即整数(包括0)和分数;二是根据性质,即正数、负数与0)对其进行分类:</P>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有理数 <P><p>一、学前准备</p><p>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              .</p><p>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p><p>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p><p>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p><p>二、探究新知</p><p>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p><p>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p><p>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p><p>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p><p>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p><p>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p><p>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p><p>3、正数、负数的概念</p><p>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p><p>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p><p>3)练习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p></P>

1.2 有理数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2 有理数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有理数 <P><p>一、学前准备</p><p>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              .</p><p>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p><p>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p><p>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p><p>二、探究新知</p><p>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p><p>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p><p>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p><p>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p><p>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p><p>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p><p>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p><p>3、正数、负数的概念</p><p>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p><p>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p><p>3)练习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p></P>

Tags:有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