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2 有理数课件配套优秀

日期:2015-11-9 11:39 阅读:
朱金杜  

地区: 湖北省 - 襄阳市 - 南漳县

学校:南漳县薛坪镇薛坪初级中学

1课时

1.2 有理数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P>(一)知识与技能1.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运用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运算。(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类,归纳,概括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行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P> 2重点难点 <P>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P>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设计 <P><P>(一)复习巩固1.任何一个有理数是由  符号(正、负号)、绝对值   这两部分组成的; 2. 用“绝对值”与“符号”两个概念来定义“相反数”: 绝对值  相等、  符号   相反的两个有理数,叫做一对相反数;(二)问题探究在足球循环赛中,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他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引言中,红队进4球,失两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两队的净胜球数是多少?4.问题:一个物体左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如果物体先运动5米,再运动3米,他现在的位置在起点的哪个方向,与起点相距多少米?(三)、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学生自学教材16页到17页,然后列式并利用数轴得出结果)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4. 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6. 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6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6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1)(+4)+(+3);   (2)(-4)+(-3);     (3)(+4)+(-3);    (4)(+3)+(-4)(5)(+4)+(-4);   (6)(-3)+0;        (7)0+(+2);       (8)0+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例2(教科书的例1)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3)  (-3.5) + (+7)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1)(+2.7)+(+3.5); (2)(-1.08)+0; (3)(+3.2)+(-3.2);学生书面练习,三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四)、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24页习题1.3第1题.选做题:习题1.3第12题.思考题:“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该说法正确吗?请举例说明。”预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六)练习设计(多媒体教学时备用)1.计算:加数加数和的组成和符号对值.计算:(1) (-42)+(+18)     (2) (-27)+(+103)   (3) (-3.2)+(-2.8)  (4) (+7.3)+(+3.7)    (5) 0+(-39.08)     (6) (-1.07)+39.34.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五.教学反思本设计方案适当地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学生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奠定基础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板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三、有理数加法法则1.  5 + 3   =  8                    注意:进行有理数的加法时,2. (-5)+(-3)= - 8              分两步进行:3.  5+(-3)=2                      1.确定和的符号;4.  3+(-5)=-2                     2.确定和的绝对值..  5+(-5)=0                   四、例1 计算:6.(-5)+0=-5                         (1)  (-3) + (-9);   二、有理数加法的类型                     (2)(-4.7) +3.9;1-2 同号两数想加                  五、练习3-5 异号两数相加                   六、作业6   某数和零相加</P></P>     教学活动

1.2 有理数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2 有理数

1第一学时     教学设计 <P><P>(一)复习巩固1.任何一个有理数是由  符号(正、负号)、绝对值   这两部分组成的; 2. 用“绝对值”与“符号”两个概念来定义“相反数”: 绝对值  相等、  符号   相反的两个有理数,叫做一对相反数;(二)问题探究在足球循环赛中,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他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引言中,红队进4球,失两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两队的净胜球数是多少?4.问题:一个物体左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如果物体先运动5米,再运动3米,他现在的位置在起点的哪个方向,与起点相距多少米?(三)、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学生自学教材16页到17页,然后列式并利用数轴得出结果)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4. 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6. 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6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6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1)(+4)+(+3);   (2)(-4)+(-3);     (3)(+4)+(-3);    (4)(+3)+(-4)(5)(+4)+(-4);   (6)(-3)+0;        (7)0+(+2);       (8)0+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例2(教科书的例1)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3)  (-3.5) + (+7)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1)(+2.7)+(+3.5); (2)(-1.08)+0; (3)(+3.2)+(-3.2);学生书面练习,三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四)、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24页习题1.3第1题.选做题:习题1.3第12题.思考题:“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该说法正确吗?请举例说明。”预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六)练习设计(多媒体教学时备用)1.计算:加数加数和的组成和符号对值.计算:(1) (-42)+(+18)     (2) (-27)+(+103)   (3) (-3.2)+(-2.8)  (4) (+7.3)+(+3.7)    (5) 0+(-39.08)     (6) (-1.07)+39.34.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五.教学反思本设计方案适当地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学生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奠定基础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板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三、有理数加法法则1.  5 + 3   =  8                    注意:进行有理数的加法时,2. (-5)+(-3)= - 8              分两步进行:3.  5+(-3)=2                      1.确定和的符号;4.  3+(-5)=-2                     2.确定和的绝对值..  5+(-5)=0                   四、例1 计算:6.(-5)+0=-5                         (1)  (-3) + (-9);   二、有理数加法的类型                     (2)(-4.7) +3.9;1-2 同号两数想加                  五、练习3-5 异号两数相加                   六、作业6   某数和零相加</P></P>     教学活动

Tags:有理数,课件,配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