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8 *热爱生命(节选)课堂实录

日期:2015-11-5 08:50 阅读:
李玉霞  

地区: 河南省 - 开封市 - 杞 县

学校:杞县春蕾学校

1课时

8 *热爱生命(节选)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⑵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⑶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引导学生研讨探究小说的细节并合作评价,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复述故事,明确情节结构;鉴赏描写,分析形象。

2.了解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了解作者对人的生命力的歌颂,感知人热爱生命的本能,珍惜生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能从北极严寒地带走出来的人们,往往传递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有这样一位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装备,还伤了一只脚,独自在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求生,那么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的《热爱生命》,感受那场残酷的求生悲剧。

活动2【练习】预习检测

1.生字词。多媒体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活动3【活动】研读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并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2)写他陷入绝境后面临的种种困难。(开端)

第二部分(23~35)写他在死亡线上挣扎。(发展)

第三部分(36~41)写他与病狼搏斗。(高潮)

第四部分(42~44)写他被发现并获救。(结局)

2.学生跳读课文:文中的“这个人”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明确:饥饿、伤病、寒冷、野兽、自我等

3.赏读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意志力。

请同学们再次回顾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认真读一读,然后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可以边读边做好批注)

活动4【活动】写作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滩等。 
    教后小记: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活动5【作业】读后感

阅读下面三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顽强、坚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

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34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那是他命运里最耀眼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陆幼青1994年发现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飘飘的身体顽强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该有自己选择接受死亡的方式。”2000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此时,他出奇地平静,思考良久,决定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的经历、过程和心理变化。“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容易地就会逃避。日记像考勤卡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他将日记定名为《死亡日记》,并决定“网上直播”。陆幼青在病床上共写了34篇日记,数十万字。“一篇两三千字的日记,要用去我四五个小时。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种姿势坚持写完它。”日记一发表,网友们的贴子纷至沓来,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陆幼青和《死亡日记》在网上被说成是:“2000年中国民间的特殊事件”毕竟,这个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8 *热爱生命(节选)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8 *热爱生命(节选)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能从北极严寒地带走出来的人们,往往传递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有这样一位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装备,还伤了一只脚,独自在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求生,那么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的《热爱生命》,感受那场残酷的求生悲剧。

活动2【练习】预习检测

1.生字词。多媒体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活动3【活动】研读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并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2)写他陷入绝境后面临的种种困难。(开端)

第二部分(23~35)写他在死亡线上挣扎。(发展)

第三部分(36~41)写他与病狼搏斗。(高潮)

第四部分(42~44)写他被发现并获救。(结局)

2.学生跳读课文:文中的“这个人”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明确:饥饿、伤病、寒冷、野兽、自我等

3.赏读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意志力。

请同学们再次回顾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认真读一读,然后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可以边读边做好批注)

活动4【活动】写作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滩等。 
    教后小记: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活动5【作业】读后感

阅读下面三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顽强、坚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

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34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那是他命运里最耀眼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陆幼青1994年发现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飘飘的身体顽强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该有自己选择接受死亡的方式。”2000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此时,他出奇地平静,思考良久,决定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的经历、过程和心理变化。“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容易地就会逃避。日记像考勤卡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他将日记定名为《死亡日记》,并决定“网上直播”。陆幼青在病床上共写了34篇日记,数十万字。“一篇两三千字的日记,要用去我四五个小时。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种姿势坚持写完它。”日记一发表,网友们的贴子纷至沓来,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陆幼青和《死亡日记》在网上被说成是:“2000年中国民间的特殊事件”毕竟,这个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Tags:热爱,生命,节选,课堂,实录